沉重的彩礼 其他

  结婚送彩礼,其实在每个城市,每个村庄的每个角落都会有,只不过形式不同,意义不同而已。
  虽然不知道各个地方的习俗,但我们村的习俗绝对让你叹为观止。
  我出生在贫困县,贫困村,但我们村的婚前彩礼,却绝对不贫,而是相当的富足。
  我记忆里的彩礼,最初是6600和8800元,后增至两万,而后猛增四万,六万。而今却是八万八,很吉利的数字,但又有谁会去理会,会去在乎这数字背后的付出呢。 
  短短几年的时间,婚前彩礼竟一路飙升。这有时都让我怀疑,这不是在嫁女儿,而像是在卖女儿。这种感觉很不爽。
  如果真是生活富裕,那给多给少又有什么关系;如果不是呢,如果是贫困,那这么多的礼金,对某个家庭来说,犹如一块压在身上的巨石,让人苦不堪言,甚至无法喘息。
  但这不知从何时起,已成了一种习俗,一种要命的习俗。没有谁可以破坏它,阻止它。
  举两个真实的例子,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无耐。
  例子一。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,老大要结婚了,给女方的彩礼是五万,不管钱是多是少,父亲还是给儿子凑够了结婚的礼钱。谁知结婚前一晚,女方又加码了,又要五千,不给就不结。这一下可急坏了父亲,亲朋好友的钱,该借的都借了,再去哪凑这些钱呢?老父是左想右想,也没个头绪。心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。怎么办,怎么办,在一气一急之下,晕了过去······但最后,儿子还是结婚了。可没过多久,这个父亲便去世了。于是不孝儿便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。有的说,这个儿子真是没出息,男子汉大丈夫,干嘛非娶她不可;有的说,如果是我,我宁可选择不要,也不要气死父亲······但人们也只是说说风凉话而已。只顾埋怨却不反思,这悲剧后面的真实问题。让我说,不是儿子不孝,而是彩礼太重,压得老父的身体不堪一击,导致驾鹤西去。
  例子二。这户人家有一个儿子,眼看都快三十了,也没个对象。父母着急啊,东托媒人西托媒人的,总算遇到一个肯嫁的。但条件是:彩礼必须是十一万。11万,多惊人的数字。这对他家来说,真的是犹如晴天霹雳。但即使这样,这桩婚事还是定了下来。同样是借,同样是愁,但为了不让独苗打光棍。父母受苦受累又何妨。那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,也让儿子把媳妇娶回了家。
  够现实吧,可以说现实的无懈可击。
  而这就是现实,现实就是,如果你不跟风,如果你要的礼金太少,别人会取笑你,会说你傻,会说你贱,会瞧不起你,会把你定为另类。可是他们却不曾为背后的父母,有过一丝的心痛。
  当她们把得来的礼金,过度挥霍时,她们不曾想过,辛苦劳作的父母;当她们穿名牌,秀时尚时,她们可能不会想到,父母已经好几年不曾添置过一件衣服;当她们吃喝玩乐,享受生活时,她们也不曾想过,父母每天要流多少汗水,才能换来她们一顿丰盛的餐饮。  
  当儿子儿媳在享受生活的同时,他们却在一把汗水一把泪水的,不辞辛苦的劳作着,无欲无求,只是想要儿子幸福。
  所以我说,我们村的彩礼实在太重了,重的让我连诉说都无从开口。真希望有一天,有个人能打破这个要命的习俗,不为别的,至少能让上一辈的人们,活的不再那么辛苦。

[发送自手机版]
已邀请:

天才 - 颤抖吧,蝼蚁们~

赞来自: 唐小沫

看了这篇文章感受挺深的,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话题。以社会现象为题材写自己的感想,这个出发点是很不错的。你能有这种关注社会现象的特质- - 很有做记者的潜质。最后,说一点问题吧。。。举例子的时候过渡有些不自然,还有个别词句略重复啰嗦。总的来说都还可以。

田晏 - 我没有文采,写不出动人的诗句,唯一有的只是一颗真实的心,她会痛的流泪,笑得酣畅

赞来自: 唐小沫

写的很现实,贴近生活,拜读

流沐璃姩 - 如 静。

赞来自: 唐小沫

作文真实的写出生活,写出社会腐朽的一面,引起读者深思;语言较流畅、朴实。
ps: 文章些许问题楼上的亲给你提出,我便不罗嗦了。 咳咳 中国的礼俗是“博大精深”的啊,如今丧礼比起婚礼更来的壮观, 婚礼送礼更是压的家长们苦不堪言。 作者很巧妙的用家乡的礼俗伸及到社会,以小见大,不错。 加油吧 huaiting!

唐小沫 - 成长ing 奋斗ing 不相信ing

赞来自: 评作文

我对这片文章表示赞,这种讨厌的习俗让人不由自主地认为是在撑面子

要点评作文请先登录注册